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红岩读后感1000字高中(3篇)

来源: 时间:2024-06-09 手机浏览

红岩读后感篇1

《红岩》是一部经典的革命小说,这部中国军事文学长篇小说。由在国民党集中营中幸存下来的罗广斌、杨益言所作。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红岩中的角色大多都带入他们亲身经历,让角色都或有或无带着他们亲眼所见,亲身所历的痕迹。这让用文字塑造的人物饱满起来,并带着真实感,历史感和强烈的代入感。

这部小说不论环境设定,单从角色的角度进行阅读,就可以将自己的灵魂深深震撼,再加上主要人物在那闭塞,阴冷潮湿,食物和水都严重缺乏的渣子洞、白第宅地牢中生活,只有强韧坚定的革命精神才能支持着他们前行。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在这样的魔窟里,作者花费了较多的笔墨对环境进行了描绘,但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与此同时,它还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红岩中的主人公是江姐,其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人物是无产阶级真善美的化身。

其他正面形象有着许云峰、成岗、刘思扬、小萝卜头等。

许云峰是一个工人出身,长期从事地下党工运领导工作,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党的领导人形象。果断,沉着冷静,有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机智。以顽强的意志在潮湿阴森的地窖里用手指挖通了石壁,把越狱的通道留给了同志们。自己则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从容就义。

成岗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在工作间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看守所,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坚持自己的气节,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后被枪杀。

刘思扬是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他却投身革命,为信仰劳碌奔波。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至死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6岁时在黄将军的帮助下学习。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非常尊敬老师,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遇害时不满9岁但在监狱中关了八年。

华子良:潜伏最深的共产党员,忍辱负重、忠贞不屈。因装疯卖傻而被特务称为

“疯老头”,被关押在白公馆。特务对他比较放心,常让他去磁器口卖菜。得知“提前分批密裁”的罪恶计划后逃到了解放区,为越狱的计划作了巨大的贡献。

正面的形象让人敬佩震撼,但是如甫志高这样的反面形象也让人痛恨不已,原为重庆地下党员,后因被捕不堪严刑拷打而叛变,交出了许云峰、江雪琴等人对地下党网络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是贪图享乐,没有革命精神的典型。虽然痛恨但是这样的事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客观存在的。

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经过激烈的斗争,虽然有着叛变分子带来的巨大损失,但是凶残的敌人最终失败了,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用“顽强的精神”与“不屈的气节”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胜利之歌!

血染红岩,如今这生机勃勃的时代是无数的如红岩中说描绘的英雄志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才挣得今天的国泰民安。但是,幸福安定的生活仿佛是斗志衰退的温床,当年的血与火,当年的汗与累,会逐渐在我们心中淡忘。所以,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们的灵魂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让我们在平淡面前仍不忘当年的革命情怀。

红岩读后感篇2

用了半个下午,我看完了经典革命小说《红岩》。

本书描述了1948年,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在国名党统治下的重庆,以许云峰、江姐为代表地下党员和敌人顽强斗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的故事。

小说中,从沙坪书店到《挺进报》印刷厂,从渣滓洞到白公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小说从沙坪书店开始,这个备用联络站由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和其手下区委书记甫志高创建,基层党员陈松林是店主。由于甫志高好大喜功,他失误地将自己和联络站暴露给了国名党特务头子徐鹏飞。随后甫志高被捕叛变,将共产党员们的情报供述后情况急转直下,先是革命报纸《挺进报》印刷者成岗、还有刘思扬、李青竹等共产党员被捕;然后江雪琴(即江姐)、许云峰等重要人物也接连被捕。

“走廊外面的楼板上,遗留着点点滴滴暗红的血水”,这是许云峰被押入渣滓洞监狱的情景。类似的描述为我们展开了国民党审讯的严酷——在共产党员们被捕后,为了取得更多情报,特务头子徐鹏飞想用酷刑以及恶劣的监牢环境逼迫他们张口,然而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无法战胜:不论是被打的血肉模糊的厂长成岗和许云峰的“自白书”,还是被十指插上竹签的江姐的呐喊;不论是酷热缺水的牢房,还是粗劣的食物下的坚持;它们都在向世人展现,不论如何的艰苦、敌人怎样残酷,这些被捕的党员都以惊人的毅力和钢铁般的决心承受着、反抗着。从渣滓洞到被戏称白宫的白公馆,关押在里面的人们从未停止反抗,秘密地传递着《挺进报》以及外界讯息,他们酝酿着反抗与越狱,希望从未终止,而且随着共产党解放更多的地方,这种希望便愈发的凝实。

监狱无疑是《红岩》最重要的场景,在渣滓洞和白公馆,共产党员们相互帮助,齐心协力,他们以惊人的组织性、纪律性在消息封锁、禁止探望的牢房之间传递信息,协调越狱时间;共产党员们反抗,不畏惧预警“猩猩”的威胁,为被殴打致死的新四军战士龙光华开追悼会;共产党员们乐观、积极,充满希望,甚至在监狱里办了一场新年联欢,互相赠送卡片,那监牢之间的歌声一天未断;……在监狱中,除了由于沙坪书店被捕的共产党员,白公馆中更是有国民党的将领黄以声,他为成岗提供写白公馆版《挺进报》的报纸;还有为他们送信给深牢中的许云峰的厨子;还有为了隐藏共产党身份装疯卖傻十五年,等待时机的华子良……他们有将领,有平民,虽然身份不同,但无疑,在那个最黑暗的时候,他们的勇敢、机敏、永不平息的反抗,只是为了结束国民党的统治,为苍生谋福——这些都是那个时代反抗斗争的最好展现。

《红岩》被誉为经典革命小说,它已经成为一个史诗般的称号,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那是革命者们的永不妥协、永不退让,是先烈们坚持真理、为人民奉献的真实写照。《红岩》改编自真实故事,其中包含的精神被完美的呈现在这部作品之中,让我体会到了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品质,并将指引我向上。

红岩读后感篇3

曾有这样一句话:“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变易;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他曾因用这三样控制无数人为他的残忍暴行效力而为人所不齿,但他的话却值得深思。一个人尽管可以被消灭,但是他所崇尚的信仰却可以永远不被动摇。从《红岩》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是熊熊如火而永不熄灭的热爱,是生死知己砥砺前行的革命友谊,是面对艰难险阻而永不言弃的智慧,是坚定而不可撼动的信仰。

《红岩》的作者是亲身经历过渣滓洞牢狱生活,见证过国民党残忍行径的共产党员罗广斌、杨益言。他们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所创作的这部小说使它具有了更纯粹的灵魂,它是千百万为共产主义事业,为祖国解放事业而奋斗并献身的共产主义战士在面对凶残的敌人时的真实写照。它曾是一部传奇,道尽为解放战争胜利而艰苦斗争的地下党员的不可磨灭的意志,它更是一座丰碑,曾激励着无数青年儿女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我手捧着这本厚重的经典,领略着它所蕴含的强大力量,深深的被它感动,被它激励。

全书所讲述的是川渝地区的地下党组织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与国民党特务之间的斗争,在工厂,在学校,甚至在高墙林立,电网密布的牢狱之中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斗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在斗争中所体现出的那过人的智慧、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永不动摇的信仰都深深的感染着我,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所拥有的优秀品格都震撼着我。成岗在深夜独自印刷《挺进报》而永不知疲倦,他的胸中是满腔的热情,他只想为党做更多的事情,热情使他不知疲倦,革命的友谊更让他内心温暖。当“致以革命的敬礼”与“紧紧地握着你的手”的小纸条在两位地下党员之间传递,这已不再是简单的一句话,一张纸条,“一句话,一张纸条,战斗的友谊建立起来了,共同的理想温暖着不相识的,然而又深深地互相了解的战友的心。”简单纯粹而又温暖无比的革命友谊不仅温暖着成岗和刘思杨,也温暖着作为读者的我。而当他们身处渣滓洞和白公馆,特务的铁鞭电击却撬不动他们肉做的嘴,铁门厚墙却阻隔不住他们联系党组织的热烈的心,情况愈艰险,他们就愈沉着,敌人愈破坏,他们就愈团结,他们面对死亡永远不会退缩,他们的心永远向着党。

江姐、许云峰、成岗,刘思杨、老大哥

......这许许多多革命战士在敌人的疯狂迫害中他们不曾有丝毫的动摇,即使面临死亡,他们也能神情坦然,他们昂扬的身姿,挺立的胸膛,坚毅的脸庞,向猥琐的敌人昭示着他们是永远也不会被打倒的。我在想,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不断前行,经受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仍能够保持那样高昂的斗志和热烈的情怀?是信仰在支撑着他们,马克思主义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仰在支撑着每一个革命战士。无数有着共同信仰的并肩向前的血肉身躯铸就的是一道道钢铁长城。

灯,指引着身处黑暗中的人前行,它不只是人心灵的慰藉,更是使人砥砺向前的精神支柱,它温暖如红日初升,明亮如皎月当空。而每一个革命战士心中都有这样一盏灯,那便是信仰的灯。他照亮着每一个革命战士前行,他们迈出的是稳健的步伐,走向的是光明的前途,而对于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他们的前途终将是无尽的深渊,如叛党求荣的甫志高那般。想到这些,我的内心便有些激动,若每一个如我辈之青年都能树立如那些革命战士般崇高的信仰,我们定将前途似海,我们少年中国的复兴之梦定会“其道大光”。

“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的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革命先烈的鲜血洒在赤色的红岩上,他们无悔的信仰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烙印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火热的胸膛。我怀揣着满心的感动默默地合上书,先烈们顽强斗争的场景仍在我的脑海中激荡。